
(大公文汇全媒体 记者 张安宁)曾经雾里看花的元宇宙,现在逐渐清晰了起来。
为期三天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AI)大会昨日(9日)在上海闭幕,共有32个重大产业项目签约,总额达288亿元人民币。其中在“元宇宙产业创新论坛”上,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说:“元宇宙不仅促进生产力,也会带来社会关係的转变。”元宇宙是线上与线下,数字化与现实的连接点,它会改变人与人、人与场景的交互关系变化。
近日,香港数码港1900间社群企业中,有部分初创企业已应用或正在探索把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其方案中,涵盖数码港三大应用群组,包括金融科技、数码娱乐及智慧生活。

在引起资本狂欢的同时,到底元宇宙和相关的技术会我们带来何种翻天覆地的变化?会在哪些方面有意想不到的进展?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採访了经济学家、横琴数链数字金融研究院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主席朱嘉明。
元宇宙从概念逐渐到落地,现在到了瓦解传统世界观和构建新的世界观的历史时刻。我们需要通过“宇宙视角”,改变和突破原本世界观和思维规则的局限性,重构意识结构的重要时刻。在2023年6月,珠海横琴,朱嘉明这位73岁学者对学问的追求、对未来的探索始终没有变。在讲未来、聊AI的过程中,能给我们带来无限美好的想象和有益的启发、思考。
大公文汇全媒体:您怎样看待AI的未来?AI是可以代替文学、艺术、音乐的吗?AI和这些古老的艺术形式的关係是怎样的?
朱嘉明:首先,讨论元宇宙,或者AI,所使用“代替”这个概念,是不准确的,不是代替是平行。我主张使用“回归”的概念。
未来的演变是多维度的,其核心变化是:人类正在向一个平行或多维并行的世界转型。这个是真正的变化。追溯人类文明史,人类原本生存于多维状态之中,只是自工业革命之后,被物质财富的爆炸性增长和积聚压抑住了。想想先人的生活方式是挺棒的,虽然吃穿住行很简单,却可以绘画、唱歌跳舞、想像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还有诗经、与上苍对话,精神世界丰富而滋润。也就是说,远古以来,人类长期生活在物质与精神的平行世界,而精神世界和虚拟世界没有明确的鸿沟和界限。例如,李白的浪漫主义,就是虚拟世界。
进入21世纪,数字科技、虚拟现实技术,包括元宇宙,提供了人类“回归”平行世界的全新技术基础。其中,AI的出现正在加速这样的“回归”。当然,必须看到,实现这样的“回归”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物质世界已经非常丰富。现在的人类已经具备解决全球80亿人的吃饭、穿衣基本生活问题的生产能力,很可能几千万人就够了。现在,不是物质生产不足,是普遍过剩。这是所有内捲、躺平的深层原因,并且是世界性的问题。
今天讲元宇宙,就是创造另外一种方式,让人类在获得基本物质资源的满足的情况下,有时间、有场所去度过有创造性的人生使命。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产业问题,这是未来绝大多数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要知道,原本世界上能够写作、用文字创作的人在整个人口比例中是微乎其微的,大多数人本来就不会写作。现在,能够写作的人继续写作,不能写作的就让机器去写作。也就是,AI赋予长期没有文字创作能力的大多数人类拥有了一个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机会,这是ChatGPT最大的历史意义,就如同让盲人看到光明。
大公文汇全媒体:一些大学例如港大不让学生在课堂或其他评估中使用ChatGPT。在您看来,学校应该改变吗?
朱嘉明:我认为,学校应该考虑改变考察学生的标准。在高科技的浪潮下,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高于老师。例如,有些老师都不会用ChatGPT,但是他已经没有能力阻止学生的使用ChatGPT。所以,将来的教育体系和制度要将如何适应人工智能时代提到议事日程。在这方面,香港这个城市应该成为探索的“排头兵”。

大公文汇全媒体:我们都知道元宇宙会让产业升级,那麽教育怎样和元宇宙结合呢?
朱嘉明:元宇宙(应用)最大的潜在领域其实正正就是教育。“大学”的英文单词就是university,本身就与“宇宙”相关,而metaverse也包含了“宇宙”的意思。元宇宙和教育之间,具有天然的平行性和覆盖率。孩子们和年轻人喜欢的各类游戏的终极意义,恰恰也是学习。
现在,人类进入“生活就是学习,学习就是生活”的历史阶段,学习变成了终生的、全天候的内容。元宇宙为这样的学习提供了最大的空间和最好的技术基础。传统教育需要有基础设施和机构建设,教育资源很难解决短缺和不均衡的问题。通过元宇宙,人类将重新构建21世纪人类未来的教育体系。在原来的教育模式下,学校和教师不可能同时让孩子理解牛顿、量子力学或者相对论,现在可以通过元宇宙就实现;原来化学实验做不到让所有学生同时进行,孩子可能就没兴趣,甚至实验室没有办法产生出这麽複杂的东西,现在都可以做到。开放式的大学就适合在元宇宙中进行,让所有的人不再束缚于校园,这是人类非常美好的未来。这就是我的理想。
元宇宙可以从以下9个方面为教育带来改变:
第一,元宇宙可以重新构造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传统教育一定是在特定的时间、场合进行特定的教育,而元宇宙可以打破这一传统。
第二,元宇宙将转变传统教育结构,将教育原有的从金字塔型顶端发展和成长,转变为每个层次都具有其自身的发展性和成长性。
第三,元宇宙能够承载和包容分布式学习。
第四,元宇宙可以提升传统教育的效率,实现学习、教育和创新速度的加速同频。
第五,元宇宙可以为诞生的新想法,提供认可和传播的生态。
第六,元宇宙可以实现学习过程的仿真化、互动化和游戏化变革,也能实现教学方式的智能化、个性化和动态化变革。
第七,元宇宙可以支持依靠学习获取流量和回报、发展生态,促进Learn to Earn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第八,元宇宙有助于构建新型的学习型组织,让知识的生产不再局限于本科、硕士、博士阶段,很有可能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就产生了。
第九,元宇宙可以促进教育资源供给升级,实现有教无类,助力道德模式建设,重新构造学习型组织。

大公文汇全媒体:能在元宇宙里拍拖?
朱嘉明:元宇宙是未来世界存在的一种社会形态和生存方式,当然可以找人拍拖。在元宇宙中,需要有四个同权,包括男女同权,机械人和人类的男女同权交叉在一起(元宇宙中,主体很可能包括具有性别的智能机械人)。
不仅如此,未来的智能机械人也会要求其他权力:“我也有要求选票”。
大公文汇全媒体:这种社会结构的改变需要多少年?
朱嘉明:少则10年,多则20、30年而已。
大公文汇全媒体:所以,元宇宙是不是可以解决人类的孤独?
朱嘉明:应该说,孤独问题是个科学问题、哲学问题、社会问题及心理学问题。此外,人类对孤独的理解是把情感加进去了。所以,元宇宙难以最终解决人类的孤独问题。
每一个人的大脑结构和神经系统是在胚胎中就已经存在着绝对孤独。孤独是人类或者哺乳动物得以分别不同的、独立的一种存在方式。法律的重要内涵里,人类个体彼此独立且不可互相侵犯,就是这个道理。在法律的基础上,才产生了平等。每个人作为一个独立体,能掌握的就是自己本身,你是你的主人,其他人的影响是有限的。
人要掌握自己,又想和别人沟通。在传统社会中,缓解孤独的是所谓血缘关係,但也相当有限。
所以,孤独是人的天性。当人设计机械人之后,人类就已经掉入“複制人”的陷阱。因为制造出来的每一个AI机械人,其实又把它变成了每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变成“一团人”。大模型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现在还看不到出路。总之,人的孤独还没有解决,智能机械人的孤独又开始了。这是世界的永恆课题,元宇宙解决不了。

但是,有一个积极的方面,就是元宇宙真正加人工智能,可以产生出N个“你”。因为每个人本来就有多个方面,元宇宙可以来实现这多个方面。现时时空里,任何一个人的一种需求和另外一个人的需求吻合后,这就变成了所谓的“缘分”,变成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但是,这样的几率很低,时间很短,比日食和月食还短。
总之,元宇宙和AI,并不能解决孤独,但是可以把每一个孤独的人多样化,这样你不同的侧面会找到不同的人、不同的缘分,通过这种寻找,分解和减缓孤独。
大公文汇全媒体:您给AI时代的孩子们有什麽建议?
朱嘉明:我同意马斯克(Elon Musk)的说法,追随自己的内心,尽可能成为对世界或他人有益处的人。我们讲人类未来,不是单纯的理性问题,也不是感性问题,本质上是信仰问题。现在需要严肃面对和思考:人类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正走向终极问题”还是“已经是终极问题”?我个人认为,人类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是:“已经是终极问题”,例如地球变暖问题,人类正在要和时间赛跑。在终极问题爆发之前,需要寻求一篮子解决方法。
5年之后,今天我们所讨论的以上问题将是全球所有人关心的问题。